江南平台

拓宽就业创业“新赛道”四平市发展职业教育记事

发布日期:2023-09-13 16:44:46 作者: 江南体育

  职业教育是就业创业的一条“新赛道”。四平市深入落实国家、省职教大会精神,格外的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职业学校高质量建设。今年10月,出台《关于推动四平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社会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努力培养优秀技能人才。2022年,四平域内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

  办好职业教育,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是基本保障,也是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近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职业院校实地调研,高位统筹、合理规划,充分的利用国家、省、市中职专项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逐年、逐校推进,四平职业大学牵头建设了四平市现代职教园区,实现了资源优化整合、集约融合发展;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正在建设无人机基地和VR模拟仿真实训室,教学场地、设备慢慢地加强完善;梨树县启动新农科职教园区项目建设,占地面积11万余平方米,建成后将形成更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走进吉林师范大学分院这座历史悠远长久的幼儿师范学校,林木掩映间,气派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错落有致,朗朗读书声、动听的钢琴曲不断传来。

  作为吉林省幼儿师范特色学校和幼儿教师的摇篮,申请成为四平市幼儿高等专科学校,是吉林师范大学分院近年来的目标。毫无疑问,加强硬件设施、搭建坚实载体,是实现目标的基础。

  思路已定,一场校园环境的整体升级真正开始。今年,学校投入国家中职专项资金1600万元,教学楼、公寓齐齐穿上了保暖外衣,所有窗户都被换新;干净的墙壁、崭新的桌椅、淡雅的陈设,艺术教学楼容光焕发;超市、浴室、理发店、快递驿站等一系列生活配套设施也跟了上来。

  校园环境在变化,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学生。明亮宽敞、设备先进的教室中,学生们学习蒙氏教育、亲子教育、奥尔夫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在6类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学生们将学习与实践相融合,逐渐贴近教师、成为教师;舞蹈大赛、主持人大赛、心理剧展演、书画作品展等校园活动愈加精彩盛大,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基础设施之外,师资力量作为一项重要软实力也在不断夯实。153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35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26人、副教授73人;有“双师型”教师65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2人、骨干教师5人,市级教学标兵3人、学科带头人8人、骨干教师38人、教学能手12人。

  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教学出质量、出成果提供了保障。2019年,学校蝉联吉林省高等学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比赛“九连冠”;2021年,在吉林省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2022年,150名毕业生成功考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高中起点升学率为94%。

  凭借进取不息的劲头,今年11月,吉林师范大学分院又申报实施四平市学前教育实习实训基地项目。申请债券2.63亿,计划新建公寓楼、图书馆、报告厅、大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心、大学生实训中心等,总建筑面积为5.61万平方米。

  以国家、省级示范校和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四平市着力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开发出一系列精品特色课程。高职方面,四平职业大学被确定为吉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3个专业被确定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中职方面,全市7个中职专业被确定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激光专业的毕业生支吉,现在是厦门一家公司生产部的部长;数控专业的邢广东,毕业后在长春成为一名技术工程师;幼师专业毕业的李双姓,在公主岭当民族舞教师,多次带着学生在省春晚舞台表演……”说起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伊通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伊通职教中心”)副书记白峰如数家珍。

  近5年,伊通职教中心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500余人,很多学生成了企业的精英和骨干。能够培养出这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离不开学校对特色专业的打造。

  2009年,伊通职教中心开设激光技术应用专业,至今已有6个现代化实训室,投入上千万元更新3D打印机、激光内雕机、激光焊接机等高端设备。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下,毕业生大多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工作,其中,有的学生经过两三年的锻炼,自己开办企业当起了老板。作为省内最先开设激光技术应用专业的学校,2016年,伊通职教中心被评为吉林省3D打印高端机械制造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

  汽车运用与维修是热门专业,伊通职教中心开展“能工巧匠进课堂”活动,聘请一线工作人员任教。华翼汽车服务中心的总经理,开课讲授喷漆;金辉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直接在学校“收徒传艺”。

  近3年,伊通职教中心签约了40名师范毕业生。新教师带来新力量,学校引进更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软件,教育学生的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学校又打造出1600平方米的汽修车间、400多平方米的4S店,邀请企业入驻,实现对内实训、对外营运,专业教师全程指导,汽修专业的学生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伊通职教中心还是国家级“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2021年,学校开展汽车营销与二手车评估项目“1+X”证书培训与考核,学生通过率达95%,在省内位居前列。

  幼儿保育专业每年招生160多人,是伊通职教中心人数最多的专业。学校聘请高学历的专业教师任教,配备1600平方米的实训室,包括舞蹈室、声乐室、绘画室等,并在校外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学生们的实践机会。建设智慧教室,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与省内多家大学开展“3+2”“3+3”联合办学,毕业后,能够最终靠考试继续攻读本科。该专业同时开展“2.5+0.5”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的时间,之后半年顶岗实习,第四年正式参加工作。

  “岗”是工作岗位,“课”是课程教学体系,“赛”是职业技能大赛,“证”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岗课赛证”融通是提升职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

  四平市各中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大胆实践,将“引岗入课”和“引课入岗”相结合,深化校院合作、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水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职业能力持续提升。

  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校长杨春雷表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学生‘所学即所用、毕业即上岗’的教学培养目标。为此,应建立起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管理标准等,将职业岗位、行业认证、技能大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整合到课程日常教学中去,实现‘教学—考证—大赛—上岗’的相通培养。”

  作为国家级示范校和吉林省医药卫生类职业技能高水平培训实训基地,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始终以奋进者的姿态,走在“岗课赛证”融合改革前列。围绕医学教育专业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瞄准医药卫生行业对医护人才的迫切需求,以“融”字为突破口,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向社会输出众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

  实现“岗课”融合。根据现行岗位技能标准设置课程内容,学校通过调研,明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以岗位为目标主线进行职业分析,形成任务模块设置课程;基于岗位技能要求,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规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编制岗位实践指导手册与教学评价办法,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实现“赛课”融通。充分的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作用,瞄准国赛、省赛标准,开发参加比赛的校本培训教材和课件,以此带动有关专业建设。通过准备大赛、参与大赛,引导教师和学生整理心得,掌握竞赛规范、理论知识,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实现“证课”融会。以幼儿照护和老年照护“1+X”证书培训为依托,以医护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掌握岗位职业技能为中心、以培养德艺双馨的医护人才为目标,将教学与培训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改革。

  近3年来,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捷报频传:学生参加全省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市级技能大赛中包揽一二等奖;护士资通过率超过90%,高职单招上线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大赛中获奖,16名教师成为省、市骨干教师,9名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具有“跨界”的根本属性。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打破经济与教育、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的边界,其重要步骤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四平市坚持示范引领,积极地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探索多元主体办学,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与59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方式来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

  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四平市溢香阁餐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吉林省第二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双辽市职业中专、伊通职教中心和四平职教中心3所中职学校6个专业,通过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今年,梨树职业高级中学与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协议,有21名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学习。

  今年1月,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四平职教中心”)2019级机加数控班的22名学生,到吉林四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学校选派了优秀的教师驻厂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安排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因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个人素质非常满意,8月份,公司与学生们签订了合同,这批学生全部留厂就业,目前每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

  四平职教中心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全市唯一一所公立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中餐烹饪、无人机操作与维护等16个热门专业,打造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3个特色专业群,拥有机械加工、数控实训、电子商务等12个实习实训场地,能够很好的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多年来,学校坚持“升学+就业”双向培养目标,与数十所省内知名高等院校和省内外百余家有名的公司合作办学,为高等院校及大规模的公司培养输送了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和技能型人才,连续多年升学率和就业率均在98%以上。此外,该校毕业生连续3年在四平市政府举办的“四平工匠”大赛中获得“四平工匠”称号。

  该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工作,主要采取“现代学徒制”及“全员实践”两种方式。一方面,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培育学生;另一方面,每年学校都会开设实践课教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全员实践活动,真正的完成学校技能培养与公司制作“零对接”。

  今年,学校与吉林金钢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凤凰数媒(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四平市溢香阁餐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金东唐科技集团、吉林省北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京东、阿里巴巴服务商)、北京金源万博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嗨购英城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推出了金钢冠名班、凤凰教育冠名班、溢香阁冠名班、金东唐科技冠名班、北渔传媒冠名班、万博软件冠名班和嗨购英城冠名班,定向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即可高薪就业。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四平市委、市政府把培养“三农”人才摆上重要工作议程,加大“三力”(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县级政府充分整合本地职业教育资源,突出各自特色,使各县级职教中心快速地发展,其中1所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校、国家级示范校,2所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中职学校。2020年,双辽市职业中专和伊通职教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服务县域振兴示范性职教中心;2021年,双辽市职业中专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中职学校,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培训优质校。

  双辽市职业中专是我省占地面积最大、在校生最多、唯一坐落在乡镇的县级职教中心。自1984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根植“三农”办学,是全省农职教的一面旗帜。如今,学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化科教产融合,坚持育扶富并举,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构建“政府统筹、科技引领、产教一体、扶智富民”办学机制。建立全市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学校办学理事会制度,统筹各方形成工作合力;引进院士工作站,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了食用菌菌包生产基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突出科技引领作用;与企业、合作社和农业大户组建农职教联盟,实施多元协同育人;开发生产经营项目培训菜单,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选派涉农专业教师担任科技副村长,让科技、技能和项目进村入户。

  优化“农学基础、工贸兼顾、绿色特征、双辽特色”的专业结构。在传统农学专业增加种子保护、生态环保、现代管理等新技术内容,强化农学专业的基础和引导作用;开设农业机电技术、农机运用与维修、农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电子商务、农资营销与服务等专业或方向,以适应农村农工贸融合发展;开设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农业观光旅游等专业和方向,突出专业构成的绿色特征;开设家庭畜牧经营、特种珍禽养殖、中草药栽培、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和方向,适应双辽当地亦粮亦畜亦林的特点以及老年化发展趋势。

  完善“强化实践、工学交替、家校共建、面向人人”的教学体系。农工贸各专业的实训实践课时都在60%左右,90%以上的课程实行项目化、任务化教学,安排在实验农场、牧场和林场进行;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农忙时回家帮工生产,允许在学期间自行创业;鼓励学生从家里带来生产、经营项目,与学校合作共建家庭生产实践基地、经营实践基地,学校派专业教师负责生产和经营指导;面向社会各类人员开展培训,年培训量都在5000人次以上。

  创新“爱乡爱农、务实敬业、崇尚奉献、敢于创业”的育人模式。组织“我的家乡我的情”演讲活动,请市政府有关领导介绍双辽发展状况,请院士小组成员讲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开设“双辽——我的家乡”校本课程;学校领导和专业部负责人每人包保1处实习实训农(牧、林)场或项目基地,组织老师共同带学生(提升政治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投入、实践干劲);设立扶困、扶老实践岗位,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实践,每年评选优秀志愿者;请院士团队做“小木耳大产业”创业项目介绍,请毕业生回校做创业经验报告,开设创业课程,并在学校设立创业基地,在专业大户和学生家庭设立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活动。

江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