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平台

清研智观 我国设立全国生态日

发布日期:2023-10-09 17:58:04 作者: 江南体育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存资源和生产资料,人类活动、非法侵占、过度开采、污染、自然灾害等,都会对自然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将被动抢救自然资源转为主动预防、改善、保护的态势,实现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倡导的深入贯彻。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已从传统的人力调查统计模式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信息化管理模式,海量基础数据与调查统计数据的积累,也将为马上就要来临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自然资源管理打下基础。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比较符合确定纪念日、活动日时间的根本原则,能够充足表现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

  设立全国生态日,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新华网)

  国家气候中心2日介绍,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等特征。其中,6月华北、黄淮高温现象最为突出,北京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天津为次多。京津冀和新疆4省(区、市)6月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上旬华北东部和黄淮北部等地仍多高温天气。其中:1日至2日,华北、黄淮、汾渭平原等地将有明显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5日至8日,华北、黄淮等地还将出现一次持续高温过程。此外,6日至9日,江南东部、华南东部有高温天气。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月至月),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北京日报客户端)

  为进一步加强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等制度衔接联动,进一步发挥制度合力、提升源头预防效能,守好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评要素保障,生态环境部7月3日发布关于征求《关于逐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意见提出,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作用。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数字化管理,建设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强化共享共用,开发环境准入研判、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等功能,服务规划编制和项目招商引资阶段科学决策。鼓励开发信息平台的网页端、移动端,面向企业、公众和第三方技术机构共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成果。继续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推动将减污降碳协同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的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经验。立足于完善现有环评体系,推动形成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管理统筹融合的环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衔接现有碳排放管理体系,有效发挥环评制度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源头预防作用。探索在煤炭开采、油气开采、垃圾填埋和污水处理等行业项目环评中开展甲烷管控研究。(生态环境部官网)

  光伏发电、地源热泵、氢能交通……未来市民使用的能源,将越来越多来自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近日,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27项重要任务。按照方案,北京新增能源消费量将优先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提供。到2025年,北京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4.4%以上,力争达到15%以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比重力争达到25%左右。

  《方案》提出既要推动与资源丰富地区能源合作,又要高效开发利用市域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资源。“本市将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基地,建设环京200公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协同发展圈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力规模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北京城里也将实施“阳光园区工程”等六大阳光工程,到2025年,全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90万千瓦,新建公共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同时,新增供热项目优先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推进六大暖民工程,到2025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的比重力争达到10%左右。据介绍,本市将开展城市副中心、朝阳区、昌平区和延庆区等深层地热供暖示范区建设,在有集中热水需求的学校、医院、酒店等建筑中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京报网)

  在物流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采用高碳排放的仓储管理模式导致环境负担加重和生态破坏仍是业内都会存在的问题。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有这样一座“绿色智能”仓库——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C01)仓库[以下简称“(C01)仓库”],将“高效、低碳、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原则深深融入。

  高效——信息技术助力智能管理。仓库里,5G﹢AI机器人完成1万平方米大型仓库盘点作业,仅需 2小时左右;依托5G、物联网、图像识别、AI、机器人等技术,(C01)仓库已实现火灾、消防通道阻塞、非法人员入侵、温湿度异常等自动预警。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搭建的智慧仓库可视化系统,为仓库外景、内景、常用设备、货物、人员等进行3D建模,实现货物货位信息、作业情况、常用设备信息、多种监控信息、巡检信息、盘点机器人工作状态等“六个可视化”,并可通过Web Service数据接口实时互动、多维度查询。截至目前,滞库物资金额下降35%,作业效率提升60%。

  低碳——自调节模式助力节能降耗。依托“国家绿色数字中心”,(C01)仓库无论是库区环境、建设施工、材料使用、能源利用、废物排放都高于国家环保标准。值得一提的是,(C01)仓库通过3I智能控制BA系统实现根据运行负荷及外界温度自动调节运行——当室外气温低于6℃时,采用完全自然冷源模式;当室外气温在6℃~10℃之间时,采用间歇启用冷却塔﹢板式换热器的过渡半自然冷源模式,缩短冷机开启时间,有效节能降耗。(人民邮电报)

  在近日召开的东北振兴生态环境高峰论坛上,实时监控的哈尔滨市秸秆禁烧监测平台和松花江干流视频监控监测平台成为与会者着重关注的环保手段。今年4月,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用松花江干流视频监控监测平台,横跨黑龙江省5个地市,可监控省内松花江干流及时有效地发现水生态环境问题,自动取证、报警。

  在现场,记者点击展示触摸屏上显示的松花江干流区域多个村落的入口,就会在屏幕上及时切换当地的画面。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分公司总经理王立鹏表示,这是利用中国铁塔“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资源特点和专业化的运营优势,提供的中高点位视觉感知、数据采集、图像分析、信息处理等数字化服务。

  为达到能够最终靠高点监控视频摄像头检测水生态的目的,该项技术采取给摄像头增加滤光镜和布设水下传感器等方式,利用水质监测、视频监控等不一样来源的水污染告警数据来进行算法模型分析,从而快速锁定污染源,将也许会出现的水质污染情况、位置等数据及时传送到监管部门。同时,作为数字环保的 “眼睛”,当发现水体颜色异常、违法施工、非法捕鱼、垃圾倾倒、非法船只闯入等事件后,平台也会自动识别并将立即推送监控中心,导航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处理,服务器将自动存储现场照片及影像作为事后取证,助力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截至目前,90%的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水域已经纳入监控范围。(中国环境APP)

  近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新的规则,在现行的《欧盟能效标识法规》下帮助消费的人在购买移动电话、无绳电话和平板电脑时做出明智和可持续的选择。这项新提案出台的同一天,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根据2022年11月提出的《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批准了这些措施,使上述设备更节能、更耐用、更易维修。

  新规则的措施有助于促进欧盟经济更加循环,节约能源,减少碳足迹,支持循环商业模式,并让我们消费者从《欧洲绿色新政》中获益。到2030年,依据这一些规定生产的手机和平板电脑每年将节省近14千瓦时的一次能源。这是目前这一些产品一次能源消耗的1/3。新规定还将有利于优化关键原材料的使用,并促进其回收利用。根据新规定,投放欧盟市场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必须显示其能效、电池使用寿命、防尘防水以及防意外跌落的信息。这也是首次要求投放欧盟市场的产品显示可修复性分数。这将有利于欧盟消费者做出更明智和可持续的购买选择,并鼓励可持续消费。新产品将使用现有的众所周知的A-G级欧盟能效标识,欧盟范围内的欧洲能效标识产品注册数据库(EPREL)将提供有关该产品的更多信息。(中国环境)

  中国气象局7月4日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从天气气候对地表生态影响角度,评估了2022年和2000年以来气象条件的影响。记者在中国气象局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为2000年以来第三高,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差于2021年。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介绍,监测根据结果得出,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3,较常年提高6.2%、较2021年下降0.7%,为2000年以来第三高,仍处于2000年以来高位。从气象条件来看,2022年全国平均≥0℃积温较常年和2021年分别偏多6.4%和1.2%,热量条件较好;全国有73.2%的区域降水量接近常年,35.7%的区域明显差于2021年,水热匹配总体好于常年、但差于2021年。

  公报同时指出,2000—2022年全国有91.9%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每年增加0.25—1.5。张恒德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工程及农业高产、种植结构优化等措施;同时,全国有67%的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有98%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及农业措施的实施充分的利用了有利的气候资源,加快了植被恢复进程,促进了全国植被生产力和覆盖度的整体提高。“但是,气象灾害仍是影响我国生态安全的主要的因素,2022年贵州中东部、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中北部、浙江大部、安徽中南部、河南中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等地干旱影响严重,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2021年下降了3%—10%。”张恒德说。(中国环境APP)

  6月30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规模化光伏发电直接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的工业应用。

  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电解水制氢能力每年达2万吨,可实现每小时输送2.8万立方米的氢气。项目建设了光伏发电、输变电线路、水电解制氢、氢气储输、公用工程等全流程生产设施。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林松表示,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实现了风光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绿氢炼化等绿氢生产到利用全流程贯通。每年可向下游炼化企业供应绿氢2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

  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炼化工业将是绿氢在实现工业领域降碳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作为我国首个规模化绿电制绿氢项目,项目建设中面临着工艺技术新、规模大、无成熟工程案例可借鉴等难点。中国石化新星公司科技信息部经理王延欣表示,我们突破性地解决了新能源波动电力场景下柔性制氢并连续稳定供应难题,完成了万吨级电解水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绿氢储运输工艺技术、晶闸管整流技术、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研发等创新成果,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等重大设备核心材料全部国产化,将对国内氢能产业链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央视新闻)

江南平台